草民网限制A级福利片,亚洲一区在线国产,国产女人国产女18毛片,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中國經濟:政策協同保障“五位平衡”

發布時間:2018-05-16 15:50:1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閆坤 張鵬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增速,資本形成總額,電網企業,調查失業率,同比增長

2018年第一季度,世界經濟在分歧中開啟了新的發展。復蘇中的世界本就層次多樣、矛盾交織,更加加劇了當前形勢的不確定性。在國內戰略的設計上,中國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國內的經濟發展之中。中國政府提出,2018年要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推進之年。一季度,我國財政運行表現出“緊平衡”和“大減稅”的特征,但對民生和基礎設施的支出保障并未出現衰落,民生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支出增速最快的領域。

中國經濟各項指標表現平穩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并未受到中美貿易爭端的明顯沖擊,各項指標表現平穩,重大改革有序推進,系統性風險管理和防范上升到新的階段和水平,對信貸、股市、樓市、匯市、債務的平衡管理也得以有序的起步。

(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求進”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表現為“穩中求進”的特點。一是增速穩,GDP增速為6.8%,與2017年第四季度持平;二是物價穩,CPI保持在2.1%的低位,PPI也回落到3.7%,成本推進性通脹壓力減少;三是就業穩,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30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89%,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四是貿易形勢穩,貿易總額增速達到9.4%,進出口呈現出基本平衡的狀態;五是企業運行穩,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速達到11.6%,主營業務利潤率達到6.18%。這些“穩”的形成為我國經濟保持良性有序增長創造了條件,并為創新和改革的有序推進準備了基礎。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創新特征不斷強化,在不斷優化經濟結構的同時,初步表現出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特點。第三產業繼續保持最快的增長速度,增加值規模達到112428億元,同比增長7.5%;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只有77451億元,同比增長6.3%;第一產業增加值8904億元,同比增長3.2%。一、二、三產業的比例關系為56.5:39.0:4.5,第三產業越來越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

從經濟增長的質量來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與GDP增速保持持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4%,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3元,同比減少0.18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23.3萬元,同比增加12.7萬元。在實體經濟形成上升態勢的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中對房地產的依賴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一季度我國房屋竣工面積(納入GDP核算)達到20709億元,下降10.1%;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的增速僅為3.1%,同比下降8.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25597億元,增長10.4%,增速同比下降14.7個百分點。

從經濟增長的效率來看,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閑置產能大幅下降,裝備使用效率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7元,同比增加2元;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以增加值為基礎測算,勞動生產率提升約7%左右;能源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綠色發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2%;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也在顯著提高,全國網上零售額19318億元,同比增長35.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4567億元,增長34.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6.1%;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46.5%、33.9%和33.3%。

從動力構成和結構情況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8%,高于資本形成總額46.5個百分點,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提升,內需給經濟增長提供的貢獻率達到109.1%,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新動力和新動能也在加速成長,并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一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132.3萬戶,同比增長5.4%,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快2.8個百分點。

(二)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這句十分中性的話,出現了被市場過度解讀的情況。中央的概念很清晰,要推動的是市場的健康發展,包括更加有效的價格機制,更加科學的準入管理,更加高效的市場出清,更加穩健的市場主體,更加豐富的市場產品,更加滿足金融本源和宗旨的資源配置。這些都是立足于完善市場、健全機制和提升品質,而不是價格水平的只漲不跌、投資收益的只升不降和市場風險的剛性兌付。因此,許多市場化機構將其解讀后政府要加大貨幣投放力度,以降低資金成本,給債市和股市加杠桿,加大匯市干預,確保樓價上行的結論屬于明顯的誤判和過度解讀。

從運行的情況來看,一季度信貸運行總體平穩。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為4.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出6339億元,至季末貸款總余額達到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從貸款的情況來看,貸款余額約為GDP的150%,資產杠桿仍在增長,總體泡沫水平并未下降。在總杠桿水平較高,風險積累程度較高的情況下,貸款的產業結構和領域流向至關重要。一季度,小微企業新增貸款規模為7473億元,同比少增3326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新增貸款的23.3%;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為2574億元,同比多增349億元,重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長更為明顯;本外幣涉農貸款新增規模為1.1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22.3%,比上年全年水平高 2個百分點;人民幣房地產貸款新增規模為1.9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為38.8%,比上年水平低2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規模為9949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 1750 億元;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新增規模為1.4 萬億元,同比少增 2161 億元;住戶經營性貸款新增規模為3335億元,同比多增1235億元。貸款結構有所好轉,但房地產貸款占比(含消費性貸款和工業貸款的轉流入)仍然偏大,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仍未得到有效的釋放,依然采取保存量、促增量的方法。一季度,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中來自貸款流入和轉流入的資金合計約為2.6萬億元,占比53.1%。

從股市運行的情況來看,隨著注冊制改革的再次延宕,我國股市的三大系統性扭曲仍未獲得有效的解決。所謂的穩定力量,并不是以市場估值和市場定價為基礎的內生力量,而是所謂的活躍性的“國家隊資金”在市場低交易頻率下的“維穩”,市場底部不清晰、交易機制不健全、資金管理過嚴、層層政策擔保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化解。

從債券市場的運行情況來看,盡管受到資金價格波動的影響,但債券交易保持高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從債券市場的持有者情況來看,總體與債券市場的發展趨勢和風險水平的變動是相匹配的,債券市場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交易機制和良好的發展趨勢,在未來應積極推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互聯互通和轉托管機制建設,形成更高有效的債券利率曲線和指數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調控債券收益率的水平。

從匯市的發展情況來看,一季度我國外匯市場發展總體平穩,但外匯市場交易數據與外匯儲備去年年底披露的計算權重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據此預期,我國一季度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應有所提高。一季度,我國外匯交易的總規模約在9.5萬億元,總體保持穩定,其中,美元占比約為96.7%,占據絕對的支配地位。我們應正視這一情況,在宣傳和研究工作加大對美元匯率、美元資產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研究,認認真真分析問題,扎扎實實的化解風險,構建行之有效的“人民幣——美元”交易制度和定價機制,在區域合作中相互借力,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市場化。

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仍是當前最大的難題和系統性風險。從宏觀政策的規范目標出發,應該勇于正視房地產風險,珍惜我國實體經濟仍然富有競爭力,仍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居于良好地位的有利時機,主動擠破房地產泡沫,全力推進房地產稅的征收和土地出讓收入的規范使用,從而引導存量優質資源向實體經濟流動,將市場的投資重點由溢價率取向轉向收益率取向,從而吸附泡沫、降低杠桿。另外,還應正視供給側改革對“去庫存”的要求,將房地產“去庫存”的統計和評價真正回到中央確定的依靠居住市場,發展租賃市場,推動房地產市場改革的軌道上來。一季度,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穩定,房地產投資總規模達到2129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房地產企業的庫存現金規模約在1.55萬億左右,擁有良好的開發能力和資金穩定能力;房地產價格總體仍在上漲,平均漲幅為6.6%;3月末,全國平均住宅價格為8275元/平方米,按照90平方米的標準戶型核算,房價與個人收入比約為20.7年,按照家庭收入計算,也達到10.5年以上,遠超國際上的3-6年的合理區間。

“緊平衡”和“大減稅”下的中國財政運行

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的“兩會”報告中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各級政府仍要堅持過緊日子,執守簡樸、力戒浮華,嚴控一般性支出,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于為發展增添后勁、為民生雪中送炭。”這樣,在財政宏觀運行的層面就會出現“生產性企業全面減稅”和“支出規模進一步加大”下的財政收入“緊平衡”問題。

(一)一季度赤字再現與增值稅改革的啟動

一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形勢良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0546億元,較2017年一季度增加6037億元,增速為13.6%。而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997億元,一季度再度出現一般公共預算執行赤字,規模為451億元,財政運行總體處于“緊平衡”的狀態。

從財政收入的質量來看,稅收收入的占比提高明顯,財政收入質量有所提升。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為44332億元,增速達到17.3%,約為GDP增速的近3倍,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7.7%;非稅收入的規模為6214億元,同比增速約為-7.5%,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僅為12.3%。這種收入結構對于保持全年財政收入的穩定,對于有效執行預算安排都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從形成的收入結構來看,增值稅的規模為增速達到20.1%,說明營改增改革的“沖擊”已基本消失,增值稅恢復到正常的運行態勢。但高速增長的背后,仍有營改增減稅效果的影響,如導致2017的收入基數較低、進項抵扣不全面等,因此,應綜合評價接下來的增值稅改革環境,既要大膽的推進,又要防止不必要的財政風險。應抓住增值稅的三個重點予以推進:一是小規模納稅人的減稅安排,將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由年銷售額50萬元(制造業)/80萬元(商業)統一提高到年銷售額500萬元,按3%的征收率征收,新納入的企業平均減稅率將達到43%,預期將靜態減稅800億元,動態減稅(含避稅企業)將達到或超過1000億元;二是一般納稅人降低稅率的安排,主要涉及原征收17%稅率的制造業等行業和原征收11%稅率的交通運輸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行業,銷項稅率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在假定進項稅額不變的情況下,預期將減稅超過2500億元,而考慮到進項稅額的變革,預期減稅規模2400億元;三是針對進項抵扣規模較大、抵扣時間過長的行業,執行一次性的進項稅額余額退稅政策,涉及的行業包括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和電網企業,預期將實現退稅600億元至1000億元(取決于企業的申請數量)。綜合計算,我國今年增值稅改革將實現累計減稅4000億元左右,約占《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減稅規模的一半。

(二)民生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支出增速最快的領域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997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規模為60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為449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8%。 支出赤字為45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00億元,降幅為70.9%。

從支出結構來看,民生類的支出規模較大,增速較快。如教育支出規模為7474億元,同比增速為8.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規模為594億元,同比增速為20.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規模為9184億元,同比增速為12.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規模為4426億元,同比增速為7.8%;農林水支出規模為3647億元,同比增速為24.9%,其中農業支出、扶貧支出分別增長38.3%、58%。合計民生支出的規模為25325億元,增速為12.0%,占支出的比重為49.7%。

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支出是另一個較快的領域。如城鄉社區支出規模為5086億元,同比增速為10%;交通運輸支出2592億元,同比增速為28.4%。積極財政政策保障性效應突出,支出進一步加快。一季度,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支出規模約為7700億元,增速約為15.6%,占比為15.1%。

(三)土地出讓收入增長過快,專項債務運行基本平穩

1.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較快,土地出讓收入占比明顯

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5253億元,同比增長34.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945億元,同比下降6.3%;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4308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3327億元,同比增長41.8%。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重心下移,專項債務融資管理成為新支出重點

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2111億元,同比增長50.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155億元,同比增長0.1%;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956億元,同比增長51.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10909億元,同比增長56.1%。 從政府性基金扣除土地使用權出讓后的支出能力來看,政府性基金已經從直接支出轉變為專項債務的償還來源和擔保收入,專項債務已逐步成為地方政府的新融資工具,對于熨平經濟周期波動有直接的效果。

(作者簡介:閆坤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張鵬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