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爾(左一)在義烏市稠州醫院為外籍患者診療(9月4日攝)。
今年40歲的阿馬爾來自也門小城伊卜。13歲那年,阿馬爾的父親突發面癱,是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針灸治好了父親的病。從那時起,阿馬爾就夢想去中國學習,在心里埋下了一條通往遙遠東方的“絲路”。
1996年,阿馬爾高中畢業,以優異成績作為也門政府公派中國的留學生來到山東大學學習漢語。兩年后,他考入天津醫科大學攻讀本科和神經外科碩士,而后又考入浙江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2009年,阿馬爾參加了第二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最終以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奪得大賽“金獎”。
2013年,阿馬爾來到義烏經商創業。他擅抓商機且“和氣生財”,生意越做越順,被評為義烏市首批“十佳誠信外商”。2017年,阿馬爾決定回歸主業當醫生,被聘為義烏市稠州醫院外賓門診主治醫師,許多慕名的患者都找他看病。
如今,阿馬爾一家在義烏安居樂業,他的兩個兒子都在當地小學讀書,他以全家成為“新義烏人”而自豪。2015年底,經政府部門批準,阿馬爾成立公益組織“絲路文化俱樂部”并擔任CEO,目前已有“一帶一路”沿線25個國家的100多名客商加入俱樂部。他經常組織大家品中國茶、過中國節、學中國文化,并邀請阿拉伯國家的朋友來義烏參加貿易展會。“我要用絲路文化鋪設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友誼之橋。”阿馬爾說。
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