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松輝
樸根太
今井誠司
約爾根·奧貝爾格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會場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新華社發
改革開放40年來,一批批外國企業涌入中國市場,融入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譜寫出一段段共同成長、互利共贏的佳話。
繼續在中國尋找投資機會
謝松輝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建設全球開放經濟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并將為實現全球經濟的長期增長,實現各國互惠共贏和共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2011年我加入淡馬錫時,國際金融危機過去沒有多久,受多種因素影響,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并不樂觀。但當時淡馬錫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向以消費拉動增長的模式轉型,除了制造與出口增長動力外,中國經濟還會因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需求實現增長。我們持續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并對長期的經濟增長和改革承諾充滿信心。多年來,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組合價值不斷增長,現已占總投資組合凈值(1.48萬億元人民幣)的26%。
我們早年在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2010年以后,我們看到新興互聯網經濟、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并支持他們發展壯大。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創新。近年來,我們也積極投資共享經濟、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生命科學、教育、醫療以及科技物流解決方案等創新驅動的行業。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年的歷程。中國在改革進程中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實現這些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中國政府對改革的明確承諾與努力。從早年深圳經濟特區到最近海南自由貿易區的設立,中國多年來一直實行支持外商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這為中國帶來了經濟發展所需的新技術和新理念。我們投資組合中的新加坡企業也與中國積極開展合作,其中包括吉寶集團參與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星橋騰飛集團參與的廣州知識城等。此外,星展銀行、凱德集團等多家公司多年來也在中國積極開展業務。
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是中國取得長足發展的另一個因素。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貿易與投資總量取得大幅增長。世界其他地區也因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而獲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更加深入地推進了經濟全球化。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飛躍式增長,同時也為外國投資者積極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機會。中國市場規模龐大,隨著財富的增長和消費模式的轉變,以消費為導向的各種商業模式將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此外,當前中國金融業改革措施的步伐令人鼓舞,預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為希望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企業和期待與中國共同成長的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商機。中國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建設全球開放經濟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并將為實現全球經濟的長期增長,實現各國互惠共贏和共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當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與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對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所帶來的互利共贏造成了威脅。經濟不平衡、金融風險和環境問題繼續帶來挑戰。但中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醫療衛生、金融監管和環保監督等領域取得的實質性突破令我們備受鼓舞。社保改革是中國邁向經濟再平衡的積極一步。縮小貧富差距和扶貧不僅有益于社會穩定,也將提高消費水平。此外,中國重視通過創新來提高生產力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舉措也為新經濟領域帶來發展機會。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創新驅動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中國將繼續應對經濟挑戰,重新平衡經濟,并沿著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前行。對淡馬錫而言,中國將繼續是我們的關鍵市場。作為積極的投資者,我們會繼續在中國尋求投資機會,以助力構建更美好、更智慧、更加互聯互通的未來。
(作者為新加坡淡馬錫總裁兼首席運營長,本報記者車斌采訪整理)
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同行
樸根太
中國正在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同行,是希杰集團的夢想。與中國的緣分延續到下一代,這也是我的幸福。
如果現在拍一張北京長安街的照片,乘時光機送回1978年,那時的人很難相信這是今天中國的面貌。高樓林立,道路整潔,行人充滿精氣神,這些都是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1984年,韓國大宇集團派我到中國香港工作,自此我與中國結緣。能夠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我感到十分幸運。1988年,我經香港第一次訪問中國內地,在16天的時間里,我走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海口、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十個年頭,一個個經濟特區、工業園區就好像在圍棋盤上布局一般拔地而起。
1993年,我被正式派至中國內地工作,從大宇集團分公司社長到中國區總裁,后來出任韓國希杰集團中國區總裁,并于2016年起兼任希杰集團大韓通運全球總裁。
我在中國的這30多年正是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時期。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中國人民正為了夢想和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2017年9月,“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在京滬線上正式開跑,樹立了世界高鐵商業運營的新標桿。中國高鐵的“快”不僅體現在時速上,還體現在高鐵建設上,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總里程60%以上。
改革開放給全中國帶來了活力。對我們而言,離開中國市場談規劃是不可能的。順應中國改革開放的潮流,希杰集團1978年便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1994年,希杰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進入21世紀,集團的四大核心事業全部進入中國,包括食品餐飲、物流、生物科技和娛樂傳媒等。目前,集團在中國66個城市設有136個法人和32家工廠,擁有2.3萬余名員工。
我們在推動韓中文化領域的交流上可謂不遺余力。我們在韓國開設的電視臺,全天24小時播放中國政治、經濟新聞以及文化娛樂節目,目前已引進包括《瑯琊榜》《美人心計》等中國電視劇50余部,為韓國民眾提供了解中國的渠道。從2006年起,我們著力打造了中國電影展和韓國電影節,這兩個慶典隔年分別在首爾和北京舉辦,利用這個平臺,集團每年將最優秀的影片帶給兩國的電影觀眾。
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我們才有了進入中國市場、在當地融合創新并取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中國正在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同行,是希杰集團的夢想。
2016年起,我開始負責集團大韓通運業務,主要工作地點從北京遷回首爾,但中國的生活讓我難以忘懷。“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一次緣分維系一輩子”,這些韓中文化中彼此相通的人生哲學讓我在中國交到了很多摯友。我的兩個兒子都在中國從小學讀到了大學,他們畢業后回到韓國,一個開起了中餐館,一個在金融領域從事與中國相關的業務。與中國的緣分延續到下一代,這也是我的幸福。
(作者為韓國希杰集團中國區總裁兼大韓通運全球總裁,本報記者陳尚文采訪整理)
中國潛力無限
約爾根·奧貝爾格
回首我與中國合作伙伴以及西門子同事并肩奮戰的難忘歲月,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奮。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寶貴發展機遇。
1984年3月底,我首次踏上期待已久的中國大地,負責組織西門子全球管理層的訪華之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北京的街道上各式卡車川流不息,卻鮮有私家轎車,長安街更是自行車的天下。1984年10月,我夫人和兩個兒子跟隨我搬到北京居住。有意思的是,當時常有中國人不相信兩個男孩的金色頭發是真的,這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小小的煩惱。
1985年10月29日,西門子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全面合作備忘錄,開啟了外國企業與中國進行深入合作的先例。雙方專門成立了協調委員會,以定期監督和促進項目進展。1988年4月,我隨協調委員會遠赴巴西考察伊泰普水電站和西門子在巴西的合資廠,為論證中的三峽工程做準備。大家坐上直升機,從高空俯瞰巴拉那河兩岸富饒的城鎮,看到電站和工廠的停車場上密密麻麻的小汽車,在得知這些汽車的主人多數是普通工人時,中方人員很受觸動:“引進尖端技術,建立合資廠,真正能夠為老百姓創造富裕的生活。”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縮影。
1985年10月,西門子上海代表處正式成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門子在中國設立的第二家代表處。準備工作進行得比預想的更加順利。此后,在中國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們逐漸將業務擴展到中國的大江南北,足跡遍及福建、遼寧、天津、湖北、江蘇、海南等地。毫無疑問,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寶貴發展機遇。
西門子與中國始終攜手朝著共同的方向與目標前行,實現快速發展。中國政府了解西門子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的聲譽,擁有多元化的產品和悠久的在華歷史,西門子也看重中國日臻完善的營商環境和極具潛力的廣闊市場。
1984年到1989年間,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5年。5年時光在人的一生里不算長,但是能夠親身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活力,見證西門子在這一時期與中國合作完成的大事件,我引以為豪。1988年10月31日,西門子簽署了在中國建立第一家生產型合資企業的協議,生產數字公共電話交換系統。為了這一刻,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的談判。這家公司也成為西門子后來在多個不同領域建立合資企業的范本。同一天,北京技術交流培訓中心奠基。這是中國第一所由外資企業與中國政府共同創建的高新技術職業培訓中心,為北京市政府的專家和廣大客戶提供涵蓋從工業自動化、數據處理到醫療器械、通信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技術培訓,在中國開拓出了以實踐為重點的職業教育創新。
回首我與中國合作伙伴以及西門子同事并肩奮戰的難忘歲月,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奮。展望未來,我相信中國潛力無限。
(作者為德國西門子北京代表處前首席代表)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今井誠司
通過科技創新、迅速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不斷提升居民個人消費能力,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科技創新大國和世界市場。
1972年日中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與中國的緣分也始于那一年。此后不久,我們就舉辦了日中兩國金融人才交流活動。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進程。次年,我們就邀請中國政府官員、金融從業者訪問日本,參加“瑞穗金融研討會”。1981年,我們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2004年,雖然并不算早,但從那以后我去了無數次中國。去年9月初,我訪問了深圳和廣州。走在兩座城市的每個角落,到處都能感受到改革開放的無限活力。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日中關系重回正常軌道,重現積極勢頭。去年9月,我參加了在東京召開的亞洲金融合作協會2018年度主論壇。我認為,該論壇為亞洲各國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交流與合作機會,瑞穗金融集團愿與中國等亞洲各國企業共同開展金融創新,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貢獻力量。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矚目。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不再僅僅是“世界工廠”。在中國訪問期間,我切身感受到通過科技創新、迅速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不斷提升居民個人消費能力,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科技創新大國和世界市場,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政治社會穩定、中國人民勤勞工作等原因外,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向世界敞開懷抱,不斷與各國進行技術和人才交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對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重要參考意義。
作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不斷擴大開放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發揮積極作用。瑞穗金融集團旗下的瑞穗銀行參加了去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日中兩國之間的企業交流合作和貿易往來更加活躍,我們愿意為兩國經濟合作發揮積極的作用。
(作者為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執行專務,本報記者劉軍國采訪整理)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