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局主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魏禮群發表演講。
中國網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劉夢雅)“淮海經濟區域是一個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階段高度相似的經濟區、經濟板塊,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局主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魏禮群在“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 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專題研討會上,就開拓新時代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表達了幾點思考和建議。
首先要深刻認識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的重要意義。魏禮群指出,從地理區位看,該區域地處四省邊界,承東啟西、呼應南北,處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中原經濟區和長三角一體化的空間結合部,位置突出。從歷史文化看,該區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孔孟文化、兩漢文化、運河文化等云集于此,還擁有濃郁的紅色文化。從發展現狀看,目前整體區域為東部地區發展的薄弱版塊,同時又處于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全面加速發展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發展空間。高度重視和加快推動此經濟區域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全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去年11月,國務院批復《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將淮海經濟區列為重點規劃的三大板塊之一,在國家規劃層面正式明確淮海經濟區的區劃范圍,并要求“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打造省際協同合作示范樣板”。這為淮海經濟區在新時代深化合作交流、開拓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魏禮群表示,要站在新時代戰略全局高度,觀察審視淮海經濟區的戰略地位、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從廣度和深度上推動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使之加快成為一個“經濟低谷”崛起的新高地、成為城市群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成為跨行政區聯動融合發展的好樣板。這有利于更好實施新時代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優化全國生產力布局,形成國家新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推動區域治理現代化、有效破解省際交界地區融合發展的難題。
其次要科學把握深化合作重點方向,著力開拓新階段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新境界。從廣度、深度、高度上加快協同發展,逐步實現區域一體、整體聯動發展,實現全面融合、良性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優質高效發展。
魏禮群表示,淮海經濟區推動協同發展最大的難點在于不同行政隸屬關系造成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法規壁壘。開拓協同發展新境界,必須有效解決跨多個省邊界行政區影響深度合作這一難題,關鍵在于完善合作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做好“通”字這篇大文章。全方位推進互聯互通,包括基礎設施“硬聯通”和制度政策“軟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人員和生產要素自動流動,把全區域的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協同發展。最為重要的,是要處理好依靠市場力量和發揮政府作用、做強中心城市和輻射帶動周邊這兩對關系。
同時,要堅持“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發力。四省邊界地區之間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各類企業和社會力量有著強烈的合作意愿與需求,可以開展各種方式的交流與合作。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做法和規定,大力完善市場體系建設,通過建設跨邊界大市場,推動區域大發展,實現區域大繁榮。同時,要更加科學有效地發揮政府作用,本著互利互贏、共建共享原則,靠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推動深化合作、優勢互補,扎實做好規劃引領、政策支持、優化服務、強化軟硬環境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多“拆墻”、少“筑墻”,切實打通各種有形、無形的“斷頭路”,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一體化發展環境,真正讓“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各施所長、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彰顯實效。
還要堅持做強中心與帶動周邊統籌推進。魏禮群指出,徐州市應繼續充分發揮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當好新時代區域協同發展的引領者和區域合作的“發動機”,切實增強使命擔當,通過做強自身更好輻射帶動全區域聯動融合發展,在推動構建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其他城市也都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搶抓機遇,主動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在深化務實合作中開辟發展新天地。
最后,要廣泛匯聚深化區域合作智慧,依靠真抓實干開拓協同發展新境界。要正確把握當前與長遠、內部與外部、基層創新與頂層設計等重要關系,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堅持真抓實干、注重實效,努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魏禮群表示, 深化區域合作,需要放眼未來,也需要立足現實?;春=洕鷧^域目前整體仍屬于東部地區“經濟低谷”,傳統資源型城市多,轉型升級任務重。要強化發展意識,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挖潛、合力攻堅,各展所長、各盡所能,攜手拓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開創“經濟低谷”崛起的新局面、走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深化區域合作,需要形成工作合力,也需要創新體制機制。他指出,淮海經濟區域內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交流合作源遠流長。要深化交流對話著力增強聯動發展、融合發展意識,構建區域情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要利用好已有的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各項合作協議落地見效;還要創新區域合作新體制新機制,推進區域治理現代化,按照互利共贏、共建共享的原則,支持和鼓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區域合作。
深化區域合作,需要靠內部,也需要借助外力。魏禮群表示,要以更新的思路、更寬的視野積極爭取外部支持。深入學習借鑒國內外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先進經驗,復制推廣各類科學機制和有效做法。加大對外借智力度,依托各類智庫力量,加強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借助“外腦”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更加注重做好輿論宣傳工作,通過立體全面的對外宣傳展示合作成果、擴大社會影響、營造全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據悉,“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專題研討會”由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