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緬原油管道的起點馬德島,巨型油輪正在碼頭上卸載原油。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供圖
黃色的管道、銀色的閥門、藍色的機房,技術人員輕輕按下控制平臺上的按鈕,打開分輸閥,計量表指針飛速轉動……緬甸北部最大城市曼德勒以南約45公里的皎澀鎮上,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整潔有序。從緬甸西海岸出發的天然氣通過數百公里長的管道輸送至此處后,每天有約85萬立方米天然氣從這里分輸入當地天然氣管網。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先導示范項目和樣板工程,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目前每年可輸送天然氣約60億立方米,輸送原油超過1000萬噸,有力推動緬甸油氣產業建設,促進管道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當地民生。
“有效提升緬甸工業和電氣化水平”
在中緬油氣管道總調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途經緬甸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的整條管線以及所有站場。工作人員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遠程控制原油和天然氣輸送。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負責人李自林表示,截至6月3日,中緬油氣管道累計雙向輸送原油3000多萬噸,輸送天然氣300多億立方米。
“中緬油氣管道的運營密切了兩國貿易往來,有助于提升緬甸石油化工技術及工業水平、發展工業及能源行業、滿足緬甸國內對石油及天然氣需求。”緬甸電力與能源部部長吳溫楷表示,截至今年5月,中緬油氣管道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約5.14億美元,其中天然氣管道2.52億美元,原油管道項目2.62億美元。“中緬油氣管道解決了緬甸天然氣開拓下游市場難題,不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現出口創匯,同時帶來稅收、投資分紅等在內的可觀經濟收益。”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投產以來,不僅對沿線經濟,而且對緬甸整體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緬甸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吳耶溫表示:“近年來,緬甸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至7%之間,油氣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中緬油氣管道是緬甸境內重要的能源動脈和能源基礎設施,有效提升緬甸工業和電氣化水平。”
“保障了企業和民眾生產生活之需”
疫情期間,曼德勒大學學生努依一直居家通過網絡在線學習。6月是緬甸的熱季,為了降溫需要開空調和電扇。“家里電器不再因為停電沒法使用,現在電壓很穩定,很感謝郊區新投產的天然氣發電廠。”
努依所說的是距離曼德勒50公里的皎喜燃氣發電廠。電廠去年5月竣工,是緬甸最大的內燃機發電項目,每年產出12.74億千瓦時電力,可解決270萬民眾的用電問題。“發電廠使用的就是從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下載的天然氣,每天燃燒約75萬立方米天然氣,保障了企業和民眾生產生活之需。”發電廠經理昂吞敏說:“如今,曼德勒的繁華地帶燈火輝煌,店鋪和家庭都不再受停電困擾,以前必備的發電機失去‘用武之地’。”
位于曼德勒的“國際玻璃公司”經理吳佐敏說,以前,由于附近老的氣田氣量少、氣壓不穩,只有水泥廠、自行車廠幾家能用上電,其他企業都得用柴油發電,時常停工。“現在我們工廠每天用電4.2萬千瓦時,全部依靠中緬天然氣管道分輸的天然氣發電,工廠生產更加穩定,日產量能達到約200噸。”
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皎漂縣縣長吳登梭看在眼里。“有了中緬天然氣管道提供的天然氣后,企業能夠開足馬力生產,創造更大經濟價值;民眾告別了昔日的電荒,居民用電從過去每天三四個小時增加到全天供電,電費也大幅降低。”皎漂縣里,不僅鋪上了水泥路、安裝上了路燈,道路兩側的小樓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堂。“因為看好皎漂未來的經濟前景,3年前我們在這里設立了若開邦的第四個支行。”在伊洛瓦底銀行嶄新的辦公大樓里,銀行經理昂佐表示。
“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緬甸的電力供應約40%依靠天然氣發電廠,中緬天然氣管道為我們復工復產提供了巨大支持。”緬甸服裝協會主席敏棱說,服裝業是緬甸重要出口行業,隨著疫情防控限制措施的逐漸解除,不少國家發來訂單。“現在,中緬天然氣管道分輸天然氣提供的電力保障很充足,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中緬天然氣管道每天輸送天然氣約1600萬立方米,緬甸南部的皎漂,中部的仁安羌、當達以及北部的曼德勒天然氣分輸站,高峰期每天可為當地下載天然氣400萬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平穩正常運營,充分滿足當地企業及民眾的用電需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調控中心主任張勇表示。
“中緬油氣管道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里程碑項目,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期待未來這樣的互利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緬甸經濟學家佐烏表示:“緬中產業互補性強,兩國在農業、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合作前景廣闊。隨著雙邊關系不斷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給緬中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哥哥萊表示,多年來,緬中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極大促進了緬甸經濟發展。包括中緬油氣管道在內的合作項目,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緬甸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得益于一系列合作項目,緬甸科技水平、鐵路運輸網絡、工業園區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曼谷6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