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以“互聯互通,面向未來”為主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7月29日閉幕。多國人士表示,期待亞投行成為推動全球共同發展、促進國際多邊合作的新典范。
自2015年12月成立以來,亞投行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堅持國際性、規范性、高標準,奉行精簡、廉潔、綠色理念,向世界展示了開放包容、共謀發展、規范高效的良好形象。四年多來,亞投行始終保持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等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給予的最高信用評級,并保持穩定的評級展望。目前,亞投行成員已從初期的57個發展到來自六大洲的102個,成員人口總數占全球的78%,GDP總量占全球的63%。
亞投行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與“一帶一路”戰略高度契合。截至目前,亞投行已為24個成員提供了87個、總額近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均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世界銀行2019年6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日均生活費低于3.2美元的中度貧困狀態,使全球貿易增加6.2%,沿線經濟體貿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一帶一路”建設工程浩大、周期長、涉及國家多,面臨著地緣政治動蕩、項目資金不穩定、高成本融資、債務風險、知識產權糾紛等風險和挑戰。為更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可發揮國際化、多邊透明、專業審慎等優勢,對“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更大的引領、示范及支撐作用。
2017年5月,亞投行會同世界銀行等6家多邊開發銀行,與中國財政部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聚合國際社會之力,共同加大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項目的支持力度。不久前,亞投行正式決定成為多邊開發合作融資中心資金機制的管理人和執行機構。
進一步增進國際多邊項目貸款合作,發揮亞投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助推支持作用,可考慮由亞投行牽頭,聯合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泛美開發銀行等,打造一個以國際多邊開發銀行為主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貸款共同體,形成國際多邊開發銀行共同貸款、共同發包、共同招標的國際化、規范化、公開透明運作體系,從而調動世界各國及跨國公司的積極性,使各國有實力的企業均可投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亞投行與其他開發銀行建立聯營共同體,有助于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有效性和使用范圍。資金供給不足、供需匹配難度大是國際開發性金融領域多年存在的結構性難題。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缺乏動力,主要國家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不足,甚至一度跌至歷史最低水平。“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范圍廣、周期長、地緣環境復雜,所需資金數額龐大,資金缺口較大,單獨由一個機構出資難度很大。就亞洲而言,根據相關測算,2015年至2030年,亞洲新的基礎設施需求將達到38萬億美元,平均每年資金缺口在1.4萬億美元左右。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巨額貸款,中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放貸,可有力消除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疑慮。中國作為新興的債權大國,需要積累更多有效管控外部債務風險的經驗。巴黎俱樂部是主要債權國的常規溝通機制,中國可更多借鑒巴黎俱樂部的經驗,遵循透明、可行、可持續借貸的國際貸款規則,更好地防范中國面臨的外部債務風險,助力保持全球金融穩定。
此外,亞投行可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優勢互補,共同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穩健可持續公開透明運作體系。亞投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開發銀行均為多邊國際金融機構,都是國際公共產品,是全球治理的組成部分。各地區開發銀行對相應地區的自然環境、政治經濟環境等更為了解,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經驗豐富、人力資源充足,可與亞投行實現合作共贏。除了開展雙邊合作,各地開發銀行也可將多邊合作機制化,統籌協商跨國、跨地區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發揮各方優勢,降低溝通成本,切實助推“一帶一路”倡議更好落地。
作為中國首次牽頭發起成立的國際性區域性多邊金融投資機構,亞投行開展多邊化金融合作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有助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開放包容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為世界各國及全球跨國公司提供更多發展機遇。(王輝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