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正式發行
展現中華文明起源與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化的壯闊進程
10月22日,陜西歷史博物館和陜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推出的《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正式發行。這是繼《2018陜博日歷·大唐長安》、《2019陜博日歷·絲路輝煌》、《2020陜博日歷·彩陶中華》、《2021陜博日歷·花舞大唐》之后,陜西歷史博物館與華夏文創攜手推出的第五本文物日歷,也是正在籌備的“玉韞·九州”大型原創展覽配套文創產品中最具量級的誠意之作。展覽將從玉器與“早期中國”的視角探討中華文明起源與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化進程等重大問題;日歷則搶先一步,讓公眾更全面地了解史前玉文化的豐富內容與深刻內涵,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2022陜博日歷》的主題是“玉韞九州”。韞是包含、蘊藏之意,九州是中國的代名詞。晉人陸機在《文賦》中有:“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說的就是山石因為蘊藏美玉而光耀生輝,河水因為蘊藏美玉而潤澤嫵媚。玉韞九州,意指九州處處蘊藏美玉,使得中華大地山輝水潤;華夏民族愛玉崇玉,助推中華文明玉汝于成。
《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精選了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臺灣地區65家文博機構收藏的史前玉器精品,以及美國3所知名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玉器,共計365件組,首次全面系統地將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史前文化玉器匯集成一冊。以玉器為載體,通過每月一個主題、每天一件文物的形式,解讀玉器的技術與藝術、功能、時代和區域特點等文化內涵,又通過月份次序與內容邏輯的有機結合,展現玉器所體現的中華禮制文明,在多元一體和賡續傳承中生生不息。
據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項目總負責龐雅妮介紹,此次選取的史前玉器除玉器文化發達的紅山、凌家灘、良渚、齊家、大汶口、龍山文化外,還包括了黑龍江小南山文化、西藏卡若文化、廣東石峽文化,以及臺灣卑南文化等一些雖地處偏遠、但卻對研究玉文化起源與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的代表性玉器。旨在通過分析玉文化的區域分布及傳播交流,探討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中國形成的偉大進程。
《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不僅追尋了玉文化的“源”,還從不同角度梳理了玉文化的“流”。譬如,在“古玉新貌”一章中,呈現了史前玉器在后世的發現、流傳和改制等情況;在“玉盛千秋”一章中,梳理了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歷代玉器精品,讓讀者一眼千年,深切感知中國玉文化的不朽與神奇。
《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除了豐富的內涵之外,“顏值”也頗為不俗。首先,收納其中的書法名作,很值得揣摩玩味。“玉韞”二字來自于唐代陸柬之(585-638年)書其遠祖陸機《文賦》帖,從“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中集成“玉韞”二字。“九州”二字則來自王羲之《興福寺碑》和《普覺國師碑》。由于陸柬之常習“二王”書法,《文賦》也多有《蘭亭》筆法,故此四字雖書者不同,但風格極為接近,氣韻和諧,流麗多姿。傳統節令和陰歷紀日的呈現,皆來自西安碑林珍藏的名碑古帖,不但可以度日知時,還可以臨摹習字。
其次,細微之處的雅致紋樣,讓人古意悠然。封面徽章紋樣取自館藏漢代虎紋韘形玉佩,漫卷的云朵環繞著一只蜷曲盤繞的虎,神態生動,意趣盎然;每月月首頁的紋樣皆源自書中的玉器文物,時而交錯盤繞,時而流暢飛揚的線條,不僅彰顯著千年古玉的神秘與靈動,也凸顯了史前人類與天地神明交流對話的遠古密碼。
再次,書籍的整體裝幀封裝,令人愛不釋手。外封選取經典的中國紅和古樸黑為主色;內封選取細膩優雅的絲絹感布面;內頁選用特種紙,反復校色,最大程度還原文物原貌;全新升級鎖線裝幀,180度平展設計,不會有壓皺書頁之虞,適宜持續、多次翻閱。
《2022陜博日歷·玉韞九州》既有風格的延續,也有內容、形式的創新。它不僅是一本承載著歷史“味道”的日歷,還是一件洋溢著現代藝術氣息的伴手禮。置于案頭桌前,每日一瞥、點滴累積,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陪伴中,在每頁的留白處,隨時記下迸發的靈感、涌過的心意。期待著熱愛玉器、熱愛祖國歷史文化的您,與我們一起共同打造出一本專屬于您的時光記憶。(李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