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网限制A级福利片,亚洲一区在线国产,国产女人国产女18毛片,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江上草堂

發布時間:2022-12-28 17:36:5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罡 | 責任編輯:王東海

關鍵詞:林散之,草堂,江上,草書,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散耳、江上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被稱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縣,生于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林散之8歲學藝,未有師承。16歲跟范培開學書,18歲從張栗庵,32歲師黃賓虹,37歲只身萬里行。書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習。歷經“三變”之后,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懷素為體,以王鐸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用長鋒羊毫筆、宿墨、生宣紙,并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于書法,創立“林體”。“林體”的風格是“瘦勁飄逸”,基本特征是“瘦勁圓澀,枯濕濃淡,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巨匠趙樸初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贊:“草圣遺法在此翁。”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李白草書歌行》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江上草堂,是林散之的故居,是林散之早年學習生活的地方。

江上草堂,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西南的林蒲社區。1920年,大家庭分家,23歲的林散之開始經營自己的“樂園”,以緱山山坡老宅為基礎,用教書所得的薪金在附近買了幾畝山地,加在一起共12畝,分成為4塊。2塊地栽柿樹,約7畝;1塊地栽桃樹,約3畝;1塊約2畝,其間蓋草屋3間,作為書房。旁邊栽杏樹、棗樹、桑樹、槐樹、檀樹、柳樹、楓樹等。林散之給草屋取名“散木山房”,后來改為“江上草堂”。因地勢較高,附近都是農田,沒有成片的樹林,方圓5公里之內,目力所及,都能遠遠地看到江上草堂。春天,桃紅杏白,生機盎然。站在江上草堂前可以看見兩公里外的長江,風帆點點。夏天,萬木扶疏,百鳥爭鳴。雨后便是濃翠欲滴,整個草堂淹沒在一片綠蔭之中,顯得異常寧靜、祥和、涼爽。秋天,楓葉如丹,蘆花飛絮。熟透了的柿子,沁出陣陣清香。冬天,青松傲雪,翠竹挺立,臘梅吐蕾,此時的江上草堂一帶就是一幅天然的北宋大畫家李成筆下的寒林畫稿。江上草堂,簡直像人間仙境,特別是詩人、畫家、書法家在這里都會詩興大發,畫意頓生,揮毫潑墨。有人說江上草堂像陶淵明住的栗里,有人說江上草堂似王維住的輞川。

江上草堂 林筱之作 徐志偉 收藏

林散之多次賦詩贊美江上草堂。早在1921年,草堂建成之初,林散之就借用宋代翁森的詩,用工整的小楷認認真真地書寫了一幅《四時讀書樂》,把草堂當作他在大千世界中讀書吟詩的樂土。1928年寫了《草閣》:頻年況味著青衫,草閣山中野興酣。蛙鼓無聊聲閣閣,雁書有信影三三。家貧市遠微尊酒,世亂人稀絕筆談。窗竹蕭條春已暮,幾回風雨憶江南。1940年春天,林散之又寫了《草閣》二首,對江上草堂的近景、遠景進行了描繪 。詩中寫道:門外垂垂柳,江寒草閣陰。帆從天際遠,水向岸邊深。悱惻青山夢,蹉跎黃卷心。繁聲久不弄,好鳥有同音。

林散之經常邀請文人雅士到江上草堂聚會。有和縣的刁遁庵、唐一齋、夏伯周,蕪湖的楊天遒,烏江的許樸庵、邵子退,滁州的章敬夫,全椒的張汝舟等。林散之在《喜章大來》詩中云:斯人昨日來,臥我蓬蒿宅。山水話平生,風雨坐終夕。1932年秋天,林散之請夏伯周到江上草堂吟詩作畫,特地以草堂為景專門為他畫了一幅山水。畫面的遠景是高山聳立,近景是山間流水,樹木成蔭,草閣位于其間,一位高士正在專心讀書。林散之畫完后在左上方題詩:野水空寒草閣虛,閉門聊自讀吾書。不知近日秋多少,只覺庭楓葉葉疏。這首詩講的是林散之自己在江上草堂閉門讀書,因為時間長,太投入而不知道季節的轉換。查看有關資料,到江上草堂比較多的是烏江的邵子退。林散之大女兒林蓀若在《父親藝術初繕》中回憶:“烏江邵子退四叔,與父親總角之交,讀書甚多,精于鑒賞,為人蘊藉溫文,甘棠遺愛。合肥張渡大叔,與父親更是莫逆,相距雖遙,而鴻音不斷,暇時即來江上草堂,文酒盤桓。其他卓午停車,座上客常滿。各抒己見,評論前修,條分縷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林散之在江上草堂創作了大量作品。1926年,林散之在江上草堂完成了《山水類編》的編纂,包括總論共29卷,35萬余字。清稿時,林散之用楷書抄寫,部分由學生范培貞代抄。《山水類編》分門別類,匯集了前人關于山水畫的論述,內容非常豐富,是一部很好的參考書。那時,林散之才29歲。一天,林散之在江上草堂畫了一幅國畫,叫《陶淵明醉酒圖》,頗為得意,便呈給老師張栗庵。張栗庵看后語重心長地說:你很用心,現在畫得還行,要進一步發展,還要拜真師。我的同學黃賓虹,在上海名氣很大,你可以拜他為師。林散之去上海前,在江上草堂又創作了《鐘馗》《東方朔》《風塵三俠》《孟浩然踏雪尋梅》等十幾幅山水畫。在詩詞方面更多。如《題畫三首》:我愛黃山,徒師面貌。千峰萬峰,筆所難到。前賢后賢,思肖不肖。欺世之作,古今同誚。信手拈來,豈辭破碎。似醉還醒,虛靈不味。《論畫》:畫之玄機,領悟為最。春山秋山,如醉如睡。造化精英,真靈所寄。得其一偏,詎云三昧。愧余苦學,七十四歲。窮年汲汲,行成蓬累。不辭晚景,力追前輩。新月媚人,光延寶內。《偶題》:我書意造本無法,秉受師承疏更狂。亦識有人應笑我,西歪東倒不成行。《論書》:雨淋墻頭月移壁,鳥篆蟲文認舊痕。我憶黃山山上老,卻從此處悟真源。還有針砭時弊的詩。1946年春,安徽省省長李品仙先后3次派人來接林散之去合肥,說是到他那里去“玩玩”。林散之最怕和官府接觸交往,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去,第三次不好再拒絕了,只好前往。李品仙接待的規格很高,吃的是山珍海味,餐餐有人陪同。十幾間房子組成的大“公館”,只安排林散之一個人住,門外軍人站崗,戒備森嚴。合肥的朋友想見林散之,手續繁多,相當困難。林散之感到很不自在,像進了牢房似的。李品仙接見林散之后,請他出任“省府顧問”。林散之以耳聾,還有江上草堂事多走不開為由,婉言謝絕了。這種環境,林散之哪能生活下去?應酬了10多天,就急忙告辭回到江上草堂,就好像從污泥濁水中回到了清靜的世界,感到一身輕松。然后作《居貧》詩一首:退食宜中野,居貧自上流。破窗燈影亂,古硯墨光浮。一夜夢魂冷,千山歲月遒。如何有朝請,名字到諸侯。

圖為1998年重建的江上草堂。林散之長子林筱之向王罡(右)介紹后,兩人在門前合影 攝影師陳希攝

更重要的是,林散之的成名作草書《毛澤東詞<清平樂·會昌>》就是在江上草堂完成的。1972年前,林散之在南京書畫界是一個普通的畫師。1972年8月,為慶祝中日恢復邦交,北京《人民中國》日文版雜志準備出版一期特集,計劃在其中安排一項內容:“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以回擊日本流傳的“中國已經沒有書法,書法的傳統已由中國移到了日本”的言論。這項工作具體由編輯韓瀚負責,當時任新華日報編輯的田原被借調到《人民中國》編輯部,協助出版這期特集。田原對林散之的草書一直評價很高,經常為林散之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而鳴不平。這次機會來了,便積極向《人民中國》編輯部和韓瀚推薦林散之的草書。1972年8月初,韓瀚來到南京征稿,到了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亞明的寓所楊將軍巷23-8號,把征稿的目的和要求告訴亞明,請他推薦幾個江蘇的書法家。亞明先找了幾幅作品,韓瀚覺得都一般,然后從一個老式抽屜里拿出一幅沒有裝裱的手卷。在打開前告訴韓瀚:“這是一個怪老頭,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你看看再說。”隨著手卷的展開,韓瀚面前頓時一片亮光,馬上說道:“好!好!”之后又說:“我在北京一位朋友家看過一幅王覺斯的手卷,當時的感覺和現在差不多。”亞明一聽,也神采飛揚起來。豎起大拇指說:“怎么樣?中國還是有人的吧!”然后亞明介紹了林散之的具體情況,并答應給韓瀚寄兩幅林散之的草書作品。正在江上草堂創作草書的林散之接到亞明的信后,以《毛澤東詞<清平樂·會昌>》為內容,寫了好幾幅,落款還注明了時間“七二年八月”。林散之從中挑選了3幅,于8月15日寄給亞明。林散之在信中說:

“亞明同志:惠書敬悉,知近況一切佳勝,為慰。承介紹拙書《人民中國》雜志印行,甚感!甚感!唯工力淺薄,不堪應付,有負所托,茲特書寫幾幅,檢其可入目者三件寄來,希即檢閱,倘能供應即望先交裱背鋪‘舊淵海閣’張鑒然兄處托一下,以免皺折,其款或由組里付或由私人付,以后再算也可也。”

圖為1972年8月15日,林散之在江上草堂給亞明寫的信

圖為1972年8月15日,林散之在江上草堂給亞明寫的信(放大版)

亞明收到林散之的信和作品后,將作品直接寄給了韓瀚,沒有托裱,可能是考慮到托裱時間長,托裱后不方便郵寄等原因。韓瀚離開南京后,又去了蘇州、上海等地,征集作品兩個多月,回到北京時,亞明已將林散之的草書寄到了。之后,韓瀚和田原就把林散之的草書送請啟功評定。啟功當時住在西直門小乘巷的平房里,身體和心情都不好。聽說《人民中國》雜志要出版“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心情好了許多。韓瀚把林散之的草書用唾液粘在墻壁上,啟功坐在椅子上看,然后站起來,走到作品前細看。過了一會,啟功脫下帽子,對著林散之的草書三鞠躬。“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用彩色銅版紙在《人民中國》1973年1月號刊出,向日本全面展示中國的書法水平。林散之的草書草書《毛澤東詞<清平樂·會昌>》排在第一,接著排在后面的是沈尹默的行書、費新我的草書、趙樸初的行書、于立群的隸書、啟功的楷書、頓立夫的篆書等。郭沫若的行書《沁園春·祝中日恢復邦交》放在封二,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從此,林散之的名字在中國、在日本傳開了!

1973年1月號日文版《人民中國》雜志封面

在“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中,林散之草書《毛澤東詞<清平樂·會昌>》排在第一

江上草堂,幾經風雨,幾經毀壞,幾經重建。2006年6月,被南京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江上草堂,已成為人們尋根朝拜的藝術圣地!


相關鏈接:作者王罡

王罡,林散之研究專家,被譽為“金陵散王”。江蘇揚州人,1957年出生,畢業于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哲學系,哲學學士。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東海民兵雜志社總編輯,大校軍銜。現為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

王罡說:“我一生就干兩件事:一件是當兵扛槍,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我一生就穿兩套衣服:一套是軍裝,一套是西裝。”“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擔當。” 

王罡是一名職業軍人。3次榮立三等功,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首都衛士”紀念章,授予“國防服役”金質紀念章,被評為第四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稱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雕塑家尹悟銘為王罡雕塑半身銅像,中國臺灣著名畫家張家瑋為王罡畫漫像,著名旅日畫家王子江為王罡畫肖像。

王罡收藏有關林散之的草書、繪畫、詩稿、筆談、信札、畫冊、報刊、圖片、錄音、視頻,以及其他各種文獻近千件。先后發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300多篇,專著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編著有《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面向100多個國家發行的《華人時刊》雜志連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歷時4年。《中國書畫報》從2021年1月6日起,連載《林散之草書過眼錄》10卷。王罡被評為“世界華人杰出收藏家”“環球時代杰出人物”,出席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參加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攝,在第十七屆全國收藏文化(深圳)高層論壇上作林散之主題演講,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