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農村現代化與許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
編者按:2023年10月17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河南許昌召開。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會議并作了《農村現代化與許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的主旨講話。現將講話全文刊發如后。
我國已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是全國十四億人口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而實現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許昌應充分運用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驗的機遇,發揮比較優勢,積極開拓創新,在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全國前列。
一、從農村發展現狀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的重要性
我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已有四十多年。經過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的協同聯動,農村發展呈現出新的局面,全體農民進入了小康社會。但應該清醒地看到,許多農村脫貧致富的基礎不夠牢固,絕大部分農民的收入水平還很低,城鄉不平等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我們對農村發展的現狀要有科學的認識,對所取得的成就應當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當前在農村生活的仍然有五億多人口,按預定的時間節點,我們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實現鄉村振興,讓五億多農民跨入現代化境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可謂時間緊迫。
基于過去幾十年農村發展和城鄉關系變化的實踐,可以形成這樣一些認識:
1、單靠農村力量難以解決好“三農”問題
農產品生產周期長,發展水平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且投入成本高、經濟效益低,難以形成加速實現現代化的物質條件。由于城鄉差距和體制區別,農村優質資源要素以各種形式不斷向城市轉移。城市則有遠超于農村的巨大能量,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村農業現代化,在主體上必須發揮城市的支持與帶動作用。
2、局限于“一畝三分地”的小農經濟模式無法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最終需要規模經濟、先進技術手段與大生產經營模式等做支撐,除非實施體制創新,小地塊經營而又相互分割的體制模式無法與它們對接融通。
3、發展農業必須超越農業
農業并非低質產業,但純粹的農業必然拉低產業層次和產品附加值,只有一二三產業的聯動協同才能將農村帶向現代化發展的高地。
4、不平等對待三農只會不斷拉大城鄉差距
長期來實行的不公平對待“三農”的體制與政策導致了較大的城鄉差距,繼續延續區別對待的舉措,將進一步迫使農村要素廉價流向城市,也會使“三農”本身蘊藏的發展潛力遭受壓抑和削弱。
5、農村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
農村擁有豐厚的土地資源,如果更多的運用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將釋放巨大的經濟價值;農村擁有豐富的特色資源,探索建立特色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帶給農村龐大的經濟效益;農村是城市優質人才資源的主要供給者,推動城市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將大大增強農村創新發展的動能與條件。
同時能夠看到,過去幾十年的實踐,也為探尋農村現代化的良好路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這一道路就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央對此已作了系統部署。在提出“推動城鄉一體化”、“健全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等舉措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1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要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進城鄉融合涉及復雜的外部環境,涉及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也涉及各方關系的平衡協調,還涉及一些復雜棘手問題的處置,包括如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何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如何發展規模經濟、如何搞活農村土地資源等,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深入探索。國家有關部門選擇一些典型地區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城鄉融合發展進行探路和示范,具有重要意義。許昌應創新性地開展試驗,為城鄉融合發展開創新模式,提供新經驗。
二、推進城鄉融合需要把握的基本操作導向
透析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關系發展的基本格局及形成的經驗教訓,遵照中央關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驗需要秉持一些重要的指導原則或基本的操作導向。
1、著力破除重城輕農意識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個時期,為了迅速地建立起工業經濟體系和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國家實施了“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的政策方針和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體制。這些政策和體制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久而久之,社會上也形成重城輕農的意識。而城市建設容易出能量、展形象的特點,也使一些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方面。通常的狀況是,建設城市、發展工業毫不猶豫、不惜代價,而振興農村、服務農民則是言高行低、摳摳搜搜。今天,我國城市綜合實力雄厚,已具備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工業化不斷向前推進,已形成了較高的發展水平。在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情勢下,應該把農村發展放到優先的位置,推動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通過以城帶鄉、以工扶農,加快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
2、著力消除二元結構體制
農村之所以一直處于落后狀態,既與三農的性質特點有關,更與我國長期實行的二元結構體制或二元管理體制相聯。從前一個方面看是,農村人口眾多無法由財政供養,農村地域廣闊難以復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農業科技含量低致使經濟效益不高,農產品緊聯人們的基本生活而無法依市場機制自由定價;從后一個方面看是,農民缺乏與市民平等的人身權利和同等的發展機會,農村資源要素無法按照市場規則運營配置,農村的發展潛力受到相關政策法規的抑制與削弱。推動城鄉融合,必須把消除二元結構作為重中之重。
3、著力增強城市對農村的輻射效應
無論是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市場經濟年代,城市對農村都體現著嚴重的虹吸效應,不僅存在著通過二元體制與政策對農產品和農村資源要素低價或無償的直接占有,也存在著依托發展地位等優勢對農村各類財富的間接剝奪。現在已經到了城市反哺或回饋農村的階段了。應采取各種有效舉措,大力提升對農村的輻射效應。
4、著力推動規模經營
規模經營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也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應通過創新性改革,科學對接農村現有經營體制,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為城市骨干企業進入農村、先進科技手段應用農業、現代化經營方式服務農民提供基礎。
5、著力形成新型產業結構
傳統農業一直是農村的主體產業,這種單一的附加值過低的產業結構無法支撐農村振興。要在推動農業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借助城市力量,發展二三產業,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尤其要依托農村土地、環境等優勢積極發展混產業、融經濟,發展與多元市場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銜接的元服務。
三、立足六個方面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驗
城鄉融合發展試驗重在開拓創新、先行先做。綜合考量,相關試驗應緊扣化解二元結構這個主要矛盾,切實開展六個方面的探索。
1、統
要按照協調布局、互補互促、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與安全的需要,一體謀劃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一體推進重要領域的發展建設,一體實施社會治理。要著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的體制機制,打造城鄉一體、覆蓋全民、均衡配置的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2、同
按照城鄉居民擁有平等人身權利、享受同等發展機會的原則,持續改革完善現有體制機制與政策方針。探索建立補償機制,積極化解農產品價格難以大幅提高、農業附加值較低的困境,努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著力解決農村土地等資源被無償劃撥與低價購買問題,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民集體權益;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推動城邊村、村級工業園可連片開發區域土地依法合規整治入市;健全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政策,嚴禁涉農資金向城市轉移,抑制金融機構將農村存款轉向城市貸款的“嫌貧愛富”的行為。
3、轉
建立便捷型、人性化的城市戶籍制度,鼓勵和推動農村人口向城市加快轉移。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的機制。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相關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政策。
4、創
推進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兩個“三權分置”改革,推動土地集中利用,促進農村規模經濟發展。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建立股份制農場,發展壯大各種形態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5、扶
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立對口支援機制,加強對特殊困難地區、易返貧農戶和收入來源困乏人群的幫扶。加大政策激勵,引導和推動城市工商資本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支持。
6、融
推進產業融合,打造立體型農村經濟。依托城市產業轉移和城市企業進入農村,帶動新型產業發展和一二三產融合;借助鄉村特色優勢資源和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產業鏈拓展延伸,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契合特色小城鎮建設,帶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田園文化等特色產業發展,配套發展科技創新、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共享平臺等現代服務業。
許昌是鄭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產業特色鮮明,民營經濟發達,綜合經濟實力較強;各級政府改革意識堅定,多年來堅持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尤其是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圍繞城鄉協同聯動做了積極的探索,為開展城鄉融合試驗打下了良好基礎。作為國家選定的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許昌身負著光榮使命和重要責任,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用足用活權利,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努力形成獨特而具有價值的成功經驗,為推動全國建立良好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作出貢獻。